马鞍山市个体工商户突破20万户
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给经营户颁发营业执照。
“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,仅用了两天时间。”近日,当涂县石桥镇黎明村的季平,从石桥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季平是我市第20万户个体工商户。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经营主体。今年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《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》,马鞍山常住人口220.1万人。据此计算,我市平均每11个人里就有一个“小老板”。
从1到20万,马鞍山走过了36年。数字增长的背后,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发展沃土?
从1到20万
过去7年,季平一直在外开收割机,追着收获季,天南海北地跑,很难顾得上家。家里81岁的老母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,他逐渐萌生出回家创业的想法。经过慎重考虑,今年他决定开家水产养殖场,养青虾和螃蟹。这是其父亲生前从事的行业,季平也跟着父亲干了多年,有一定的从业经验。
成为马鞍山的第20万户个体户,季平有点意外,“原来当老板也挺简单。”去镇上的市场监管所咨询怎么办营业执照,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,很快就帮他申请好了,第三天一早,营业执照就拿到了手。
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是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。街边早餐铺、社区理发店、景区民宿……这些“小生意”看似不起眼,却是民生保障的基石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数据:截至2023年底,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.24亿户,占经营主体总量67.4%,支撑近3亿人就业。
在马鞍山,像季平这样的个体户还有很多。据市市场监管局数据,1989年,经营户夏仕银在花山区杨家山开了一家机电维修中心,成为马鞍山第一户个体户。30年后的2019年,马鞍山个体户总量突破十万。
马鞍山个体工商户真正出现加速的是最近10年。2014年,马鞍山个体工商户注册量为7.7万户,到现在的20万户,十年间增长了近2.6倍。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更是维持了年均7%以上的增长率。
目前,马鞍山个体工商户的类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,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最多,住宿和餐饮业其次,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都是个体工商户集中的行业。
帮扶措施有力
“很想发展网络销售,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,培训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。”前不久,个体工商户“网络直播”“微商电商”培训班正式开班,参加培训的马鞍山爱尚购物广场负责人尹成功笑着说。
起炉灶做生意不难,但要做好生意、做久生意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在马鞍山,企业能享受“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”的待遇,个体工商户也享有“保姆式”的服务。
个体工商户体量大、点多面广、利益诉求多元化,根据这个特点,我市建立了分型分类精准帮扶“政策包”,开展异化扶持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类别的个体工商户,我市出台17项普惠型“政策包”及16项精准帮扶“政策包”,包含降低生产经营成本、金融支持、减轻税费负担、优化环境等方面政策措施。
同时,我市精选熟悉发展政策、帮扶服务的领域专家,推出“首席服务官”机制,以政策兑现和便民服务为切入点,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精准化、全流程服务,着力解决服务不够精准、效率不高的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入库“首席服务官”14人,帮助解决问题52个。
每年一次的“个体工商户服务月”,更是个体工商户帮扶集中月。多个部门通过实地走访、问卷调查、座谈会等多种形式,全面收集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、经营状况、急难愁盼问题,与经营户面对面交流,介绍相关纾困政策。
为了满足个体工商户自愿变更经营者或转型为企业的需求,我市转变原有“一歇一开”模式,以“变更登记”模式助推“个转企”,进一步解决了资质许可延续、商号商誉保留、免于资产过户等问题,为投资、创业提供了便利。
“小老板”将更多
个体工商户突破20万,是一个里程碑,也是一个新起点。未来个体工商户如何长久经营下去,仍旧需要多方努力。
2022年,国务院发布《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》,明确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,要求地方政府在资金、财税、金融、社保等方面提供支持。2023年,省市场监管局、省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印发《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提出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成本、加大个体工商户金融扶持力度等五大项30条帮扶措施。
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我市正在积极学习沪苏浙经验做法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,推动个体工商户向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创新化方向发展。
接下来,我市将试行“大企帮小店”行动,大企业和个体户签订帮扶协议,从技术、资金、金融、法律、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帮扶。小店需要什么,大企就帮助什么,切实把“大企”资源优势配置到个体工商户,推动个体工商户融入产业链、供应链、服务链并发挥更大的作用。